目前,國內大部分生產廠家制備碳酸鈣時采用的都是碳化法工藝,該方法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工藝成熟,主要分為原料準備、煅燒與洗氣、消化與制漿、碳化與活化以及脫水、干燥、包裝五個工段。
原料準備
礦山運輸至廠內原料區的石灰石經洗石機洗去泥土、雜質后待用,外部運輸進廠的粒度在10-20mm左右的水洗無煙煤進入廠內原料區設置的煤倉備用。
煅燒、洗氣
將破碎到一定規格的石灰石和無煙煤按配比提升至石灰窯頂部,鼓風機從石灰窯底部鼓風燃燒窯內無煙煤以提供石灰石分解所需的熱量。石灰石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含二氧化碳的窯氣經換熱器降溫去除煙塵、硫化物氣體后進入氣-水分離器分離水霧,隨后送往碳化工段。生石灰與空氣換熱后從窯底排出,在回轉篩中篩出灰渣后提升至石灰倉中。
消化、制漿
生石灰由振動加料機加入消化機中,熱水進入消化機內與石灰充分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溫度上升至80°C以上后消化用水用閥門切換為回用水。反應結束后,石灰中不能反應的較大顆粒石渣經消化機尾部的除渣篩分離,細小顆粒石渣經振動篩分出。去除石渣的石灰乳流入石灰乳槽中,經過旋液除渣器進行脫渣處理,凈化后的精制石灰乳液在石灰乳儲罐中儲存并攪拌。
碳化、活化
石灰乳流至調漿池中加入水調至所需濃度,冷卻至所需溫度后泵入碳化塔中,來自煅燒工段的石灰窯氣經儲氣罐進入碳化塔中。當反應液PH值下降至7-8時標志著反應即將完成,再適當延長碳化時間至碳化結束。碳化結束的納米碳酸鈣漿液經石灰乳泵送至增濃器中增濃,增濃后送至活化釜,活化后的熟漿經振動篩去除細微的小顆粒后進入冷卻槽冷卻并儲存,泵送至脫水干燥工段的壓濾機。
脫水、干燥與包裝
活化后的熟漿壓濾成濾餅后儲存在濾餅倉中,經濾餅倉中下部的濾餅切片機切片后送入閃蒸干燥機內進行干燥處理。干燥后的納米碳酸鈣粉進入氣流解聚機進行解聚處理,解聚處理后的納米碳酸鈣粉體送到成品倉中儲存,再經包裝機進行包裝送到倉庫存儲。
納米碳酸鈣有諸多應用成熟的行業,在塑料工業主要應用于高檔塑料制品,在油墨產品中體現出了優異的分散性、透明性、油墨吸收性和高干燥性,在樹脂型油墨中作油墨填料穩定性好、光澤度高、適應性強,且不影響印刷油墨的干燥性能。
埃爾派為你推薦埃爾派知識課堂:一文了解納米碳酸鈣的工藝流程。更多新更新的動態信息盡在埃爾派官網,同時你還可以了解非金屬礦行業其它信息或瀏覽新聞資訊。